沒有要創業的我,為什麼也需要品牌?

攝影師:Eva Bronzini: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661590/

在開始前,我想先分享一段故事。

我有個朋友他自己開公司,我們約出來吃飯聊天順便了解一下他公司的服務項目,他跟我分享他的公司只要跟人相關都是他的業務,我當下滿頭問號(請下黑人問號的梗圖)我想說認識一場,我還是努力來了解他的業務項目好了,甚至拿出我的提問力超認真抓取需要確認的點,包括「跟人有關是指人資嗎?」、「你的客戶是公司行號還是政府單位?」、「既然你還在收斂項目,總該知道你們公司是什麼產業別吧?」,而她些依然用不確定的回答給我,所以我最後就放棄了(聳肩)。

結果在我們聊天的 1.5 小時裡,我到現在依然不知道她的公司在做什麼(Goodbye my friend)

其實這就是缺少「品牌思維」的樣子,我朋友真的很努力讓我了解,但就是擔心限縮自己的事業發展,所以都會想一次把自己所有的技能跟對方說,又或是把服務項目全都講講出來但又毫無關聯。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相同的事情,但假如你做過請摸著良心想想,今天有個業務在講他的產品有多好你真的可以把所有的好處都記住嗎?而且這個必須是別人的業務喔!畢竟自己在做的事當然清楚,但別人又不是我們,怎麼可能會懂呢?

而品牌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累積性,雖然不做累積性的事當下可能不會影響,但到一個程度絕對會限制你的成長(聽說電商大概是 6000萬時會卡住)。舉例來說:我自己常常在蝦皮買一些居家的小物,像是臉盆、拖鞋、掛鉤…等等很小的東西,但我從來不會在同一家店買,因為看得出來他們所有的貨源都是同一個地方,而且沒有差別,如果我相對想買好一點點的材質我就會馬上跑去宜得利。

對於顧客來說,當你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時,我就不會再有需求時第一時間想到你,畢竟連顧客都看得出來你跟其他人沒有差別,他們又怎麼可能會記得呢?

這也是為什麼我決定開啟品牌0到1的系列文章,讓大家認識品牌思維,並且幫助大家套用到自己或公司上。你也會發現「品牌思維」是一個可以幫助你在不同階段抉擇的概念,也是規劃我們未來方向的一個重要核心。

而在品牌的這條路上,最先釐清的問題就是「我需要品牌嗎?」,所以接下來將會分兩個角色來跟大家說明到底誰需要品牌:

每個人都需要個人品牌嗎?

打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有聽過「個人品牌」這四個字呢?個人品牌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經營,但我認為個人品牌有點過度氾濫又搭上斜槓的潮流,導致很多人誤解個人品牌的意義跟順序,覺得自己一定要經營IG、Podcast、YouTube什麼的,但卻沒有思考到「品牌」其實是要持續累積相同特色進而產生可信度,而非經營就能成為品牌。

那這樣說,如果我身為上班族或自由接案者需要品牌嗎?

我先說我的答案:我認為還是要,但並非直接經營自己的品牌而是先讓「品牌思維」在自己的腦袋裡。
(想看品牌建立順序請按這)

今天你打算請朋友喝一杯咖啡,你有兩個選項: 星巴克 和 7-11。你下意識會覺得哪個選項比較好呢?不管是原因是價格、包裝或是氛圍導致,總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星巴克,甚至覺得星巴克比較好喝,然而現實是 星巴克 跟 7-11 所使用的咖啡豆是完全一樣的。當你知道這個結果後你還會覺得星巴克比較好喝嗎?老實說會,至少我還是「感覺」星巴克厲害一點,但這個我的工作有什麼關係呢?

我是個看起來很健康但身體卻超爛的人,所以我常常去看中醫調(保養)身體。在我確診前我都是給A醫生看,但確診時我因為要拿清冠一號而認識B醫生,這個醫生非常仔細也都會很有耐心地跟我說目前的狀況,但A醫生也沒有不好就是每次去的時候要花很多心力自己問問題,這兩邊比較下來我發現我每次有症狀時都會想到要記起來跟B醫生說,明明我給A醫生也看了 2 年我卻在這短短 7 天內建立看中醫就要給B醫生看的聯想。

你可能會說這就是個性問題,但說實話你的個性也是你品牌的一個要素,在企業設立品牌時也都會用人類的個性做區別了,何況是真的有個性的人呢?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需要「品牌思維」的原因,因為當你擁有「品牌思維」就會幫自己的工作跟個人做出累積,並且能夠利用「明確的定位」做出讓自己「由內到外一至」的選擇。這樣在機會出現時,你也才能幫助自己被認識、記住以及認同。

小公司要不要建立品牌?

有別於個人品牌,電商、美業、小型工作室這些從公司跳脫出來的人是我認為最需要好好做品牌,卻也因為資金而最常忽略品牌的人。

為什麼我說這個類別最需要做品牌呢?

我想有接案的人就知道,在前期開發新業務的階段真的很辛苦,有很多時候甚至要打價格戰或是接受不合理的條件。雖然這是一種方法也會讓自己成長,但你會發現有經營出「差異化」,你永遠要用依樣辛苦的方式繼續找案子跟維持生計,因為在消費者眼中你除了價格之外跟其他業者沒有差異。而成功的公司業績即使有起色,但也會在做久了會發現業績卡關或是沒辦法把價格調高,因為沒有品牌而導致缺少「溢價能力」。

我曾經拿到一個律師的名片,他上面寫了密密麻麻的服務項目,像是:訴訟、法律諮詢、合約撰寫、專利申請…等等所有需要律師的服務內容,但當我問他你最擅長的領域是哪一塊時,他卻跟我說只要需要律師的工作項目他就可以。一開始聽起來感覺很合理,但我一個小老百姓怎麼會知道律師能做的所有項目是什麼,說實話我只知道被告跟寫合約要找他,但其他的我可能遇到狀況才會知道。而這樣跟我講的他,在我有狀況的時候又會被我想起來嗎?

從我過往 3 秒忘記事情的經驗,我覺得應該不會。這讓我不經擔憂,這個律師又能夠被多少人記得呢?

小結

雖然經營品牌是一件很麻煩又燒錢的事情,但我相信這是件做了不後悔的決定,因為從你早上起床後做的每件選擇,其實都已經是幫自己建立品牌,你在不知情下選擇了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當你把這個選擇權交給其他人時,對方給你的回饋真的會是你想要的嗎?不管是伴侶、佈置、穿搭… 都是建立在你清楚自己的需求或喜好後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那何況是你想自己的公司或是佔據人生 2/3 的工作呢?

接下來我會針對對品牌來說最常見的迷思來跟大家分享,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你想知道什麼內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