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幫一個厲害的西點外匯負責人做品牌願景訪談,她厲害到可以做出天鵝造型的泡芙,甚至把不太好吃的無麩質的餅乾做得很好吃。
(健康跟好吃真的很難共存)
雖然在技術上非常專業,但在品牌上她始終不知道自己的定位。還好過往的她保留足夠的資訊,讓我們只花一小時就收斂出她品牌的三個關鍵字。這個對談很愉快也很有效率,事後她也回饋這一小時的對談讓她更清楚未來該怎麼經營。
不過在對談時我發現,其實這個品牌主非常清楚她客戶喜歡的感性原因,也很清楚自己做品牌的初衷,但卻沒意識到這些就是她的品牌核心價值,對於這點我很好奇的問她,而她回覆說:「雖然每天都有在做,但可能因為太習慣反而忽略了」
而這句話也成為這篇文章的寫作動機,因為並不是每個品牌都剛好跟她一樣,不管是客戶反饋、個人感受、工作照片都搜集的很完整,很多時候可能忙著在精進專業(或活著),就忽略了搜集幫品牌累積的素材。
因此這篇文章想分享給想找到品牌核心價值的人,讓大家更清楚知道可以留存哪些資訊,以及知道哪些對於凸顯品牌特色有幫助的內容,最終整理資訊幫自己釐清出自己的品牌願景。
找願景,品牌要搜集的資訊
在找品牌願景,第一步我會搜集品牌的過往資料,其中包括下面幾項:
客戶好評
這個是我最先參考的內容,因為它會最快把品牌所有的優點做第一輪篩選,一個品牌一定有很多優點,但真正會被客戶記住的不多,甚至多看幾則回饋就會發現其實回饋的內容都差不多,而這也是品牌最優先吸引人的特點。
服務/購物情境
這個是我第二個會參考的內容,也是我在每次訪談都會持續深挖的部分,甚至如果品牌有實體店面,我也喜歡直接去當秘密客來體驗,因為這會讓我更清楚客戶好評的原因。
我相信品牌都有收到過回饋,但有時候會是非常簡便的文字,尤其是餐飲業每個回饋都很類似,不是「好吃」、「服務好」就是「環境好」,我想用只用這些資訊找特點會覺得崩潰吧?總不可能品牌特色就直接打個「好吃」。
因此我會把消費者回饋的情境找出來,拿西點外匯的內容舉例來說,她收到的回饋就都是餐點很特別、擺盤很美。這時我就請她描述一下回饋這些內容的場景,像是那時是什麼原因他們要叫外匯?他們吃了什麼?他們看到時的表情跟反應?他們為什麼需要擺盤美?… 等等的資訊。
這些資訊也是相對難搜集的,好險那個品牌主都有留下照片且記得他們的反應,所以我們就發現品牌主都會在不同場次設計驚喜餐點,並且搭配風格做出對應的擺盤,因此消費者的反應都是尖叫或讚嘆。透過這些情境就可以搜集到更完整的好評資訊,而且更具體幫助我們了解好評產生的原因。
業主感受
最後是最重要也最難的一步,就是業主自己在這些服務情境中的感受。我們都希望品牌是長久經營的,因此最終這個品牌能不能被記住,就取決於他有沒有「一致化」的經營。在這個情境下,如果都以顧客的感受為主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小草品牌,下面有個我想像的示意圖。
示意圖
如果品牌的核心價值會隨著時間變化,那品牌的種子就沒辦法在消費者的腦袋中成長,最終成為一個隨風飄的葉子不會留下印象,而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品牌價值要跟品牌主的價值觀相符。
因此這個階段就會回到服務情境去用業主的角度來看,在面對消費者回饋的當下,心中所體會的感受又是什麼呢?這個也是我認為業主自己思考中最困難的部分。
總結
品牌主找出品牌的關鍵特色就跟找講出自己的優點一樣難,總是會自我懷疑或是認為這些特點沒什麼,這時候用上面的角度去幫自己紀錄就可以更清楚。
而這些特色也會在建立品牌時提供幫助,不論是決策、人事、行銷、設計上,都可以建立出品牌系統化的決策方式,舉例來說因為你知道你的品牌關鍵字是「歡樂、驚喜、儀式感」,在調查客群上就不會找廟會的流水席 ; 當你知道你的女鞋品牌是「優雅、舒適、陪伴」,就會知道門市銷售人員要找會穿搭且走聆聽式的銷售人員。
最後再統整一次品牌在定位上可以觀察的點:
1 – 統整顧客好評
2 – 蒐集好評的體驗情境
3 – 業主自身感受
如果你其他找出品牌定位的經驗都可以在 IG、 email 或下面留言告訴我,期待聽到大家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