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品牌行銷你會想到什麼呢?社群?廣告?品牌活動?
這個也是我在接觸這門課程之前的想法,但事實上這些都只是品牌行銷的一個環節,而真正讓品牌可以被準確的展現出來反而是品牌策略。
課程 Q&A
我為什麼會上品牌行銷策略實戰班?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品牌跟行銷的課程和書籍,雖然看了各種書籍也報名課程,但很多都是針對其中一種操作技術做教學(EX:社群經營、影片剪輯、攝影、文案)。
可是我發現想讓一個品牌真正的行銷出去,只有單一的技能是不夠的,還要有整體佈局的視角,有了這個視角就像是在迷宮的正上方,可以清楚地知道終點在哪,這也是我想上這門課的主要原因,希望可以透過這門課獲得策略的擬定以及辨別行銷佈局的能力。
品牌行銷策略實戰班的老師是誰?
老師是有外商 13 年工作經驗的 Vicky,她服務過的外商包括三星手機、亞培奶粉、露得清、妮維雅、NIVEA MEN等的知名大廠,從幾百萬到幾十億的行銷預算通通都經手過,也在這之中成功幫助客戶達成階段性的品牌目標,想認識老師的話可以看這邊的介紹(老師資訊)。
不過除了上面經歷的介紹,也分享我眼中的 Vicky 老師給大家。
在一聽到她講話就會馬上知道老師邏輯很好,這讓課程中很多抽象的概念都變得更具體,也能更精準地找到學員問題的核心點。此外,在互動過程也會發現她因爲各種磨練而擁有的包容,這並不是像上帝那種無條件的包容,感覺更像是因為她都體驗過所以理解我們問的出發點以及背後的狀況,所以面對問題除了會散發出「很開心你提出」的感覺外,還有一絲的同理在裡面,這個感受也讓我在課程中越來越安心地回答及發問。
你推薦什麼人去上品牌行銷策略實戰班?
品牌主、行銷人員、行銷主管、代理商、PM 我都覺得可以去,因為裡面針對的不只是行銷通路的規劃,更多是在市場分析、消費者洞察、品牌弱項上的觀察,這些除了是行銷人員擬定計畫的工具外,也是企業主或是主管們可以學起來檢視自家團隊是否朝著對的方向前進,甚至抓出沒實質幫助的行銷方向。
品牌行銷策略實戰班會很硬嗎?
硬!真的很硬!這門課要在一個禮拜內做出一份品牌策略並報告給老師們,不但有很多的問卷跟數據要調查,還要想出感性面的論點打動台下的所有人,這個過程就是把自己放進壓力鍋壓榨到底。
雖然光是回想就覺得累,但這個過程是非常盡興的。不只是因為這份專案是拿實際的品牌去操作,更多是在這過程把腦袋整個翻新的快感。如果只是吸收最後很容易淪落為理論知識,但當知識有被消化後會讓自己看的世界完全不同,就像有個新的濾鏡去看世界。
這是讓學習更紮實的必經過程,我們小組也有跟彼此分享,這個報告的製作其實就是在幫我們快速地複習和應用。在製作專案時會發現很多自己的盲點。
在課堂中有感提升的三大點
1- 有邏輯的品牌思維
台灣品牌最擅長的就是說自己的功能跟優點,但可惜這樣是沒辦法打開消費者的心。雖然以前就知道這情況,但真的要執行時卻不知道怎麼下手,因為沒辦法確定怎樣才是讓消費者有感的情境。
我曾經以為要做到與消費者連結靠的是想像力跟感性,但其實透過步驟即使是理性的我也可以找到深入人心的有感情境。
就拿課程中的主題來說,我們是做女鞋品牌—— moods 木子。她們以舒適的高跟鞋為賣點,整雙鞋都有氣墊包覆且使用手工真全皮的方式打造。真的細數優點其實非常多,但看到這裡的你覺得想要有一雙嗎?連我一開始聽到都沒有心動感,因為自賣自誇感跟其他鞋店的感覺相同。
但當我們設定出「一雙讓你優雅一整天的婚鞋」時,我自己就默默地決定要去買一雙,因為我喜歡穿高跟鞋,但腰不太好總是買不到適合的鞋子,聽到有人可以穿 16 小時的跟鞋都還是覺得舒服,內心就覺得自己也需要一雙這種鞋子,這就是從產品思維轉到品牌思維最好的例子。
2 – 數據思維
「要怎麼更精準地讓我跟客戶都看得到行銷的結果呢?」
這是我一直很想解決的疑惑,因為當接到客戶要做品牌定位或是社群經營的服務時,雖然在結果上都獲得客戶的好評,但比起只完成客戶要的內容我更希望這個服務是可以真正地幫助品牌成長,不論是在業績還是知名度上都能有實質上的表現而不是只是看互動率和觸及率。
在課程中老師就運用 STP 以及品牌漏斗來展現怎麼數據化品牌現況,得知以前學過的工具居然可以這樣應用讓我非常的興奮,其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被量化」這個點。
課堂裡透過 STP 分析現在皮製女鞋的市場大小,並透過數據做出品牌漏斗來更精準地指出品牌的優劣勢以及調整方向,這些都是在上這門課之前我沒辦法想像的方法,這樣的結果不但有憑有據而且可以快地看見品牌的執行方向。
3 – 看懂老闆要什麼
在品牌策略的擬定上最重要的兩個先決條件就是企業願景以及企業目標,而這個也是影響行銷 KPI 的重要關鍵,如果不知道老闆心目中真正的方向,就算做出高業績跟高市占也可能被歸類為失敗。
在課程中老師讓我們運用 STP 的計算方式搭配 BCG 矩陣去更快瞭解老闆的企業目標,當我們清楚知道今天這個產品要往利潤走還是往業績走,在行銷策略的制定上就跟老闆是同一個方向,這個也幫助我提案時有一個更棒的評估方向。
我自己覺得再提案時很像在打心理戰,為了增加自己的信任度常常會需要去多搜集、多了解客戶各層面的狀況,雖然在面對面時也可以掌握現況,但更多時候能在見面前知道資訊會更好,而 BCG 矩陣不但幫我更快去評估產品的狀況,也讓我有辦法更早構思真正可以幫助客戶的方向。
總結
曾經在大人學的訪談裡聽到什麼是好的老師,在那集的來賓王永福說:「一個好的講師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很棒」,在聽到的當下很感動卻沒想到這麼快就可以體驗到這個場景,因為在這門課結束後我可以很自信地說「我真的變得不一樣」。
行銷人這個詞原本在我心中的關鍵字就是:熬夜、創意、感性
但在上完這門課後它變成:邏輯、觀察、感性
一個行銷人透過觀察發現特別的突破口,然後透過邏輯去推論出各種可能的情境,最後透過感性的思考去抓住消費者的心。雖然這句話說可能多少有聽過,但透過這門課我才真正親身體會這句話所有的階段。在問卷的回覆中找到有趣的事實,透過邏輯去推論各種消費者可能會出現的關鍵接觸點,再用 FAB 去想出能讓消費者感同身受的情境並加以推廣。
這個過程雖然很累,但回憶起來還是很開心。如果看到這裡的你也對行銷的真面目感興趣,可以到「活動報名頁」報名老師的課程。
也可以使用我的舊生推薦碼來折抵500的課程費用!推薦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