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地找回生活的主導權|主人思維讀書心得

現在強調很多的自由,像是財務自由或時間自由,但自由並不是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的東西,在這之前的第一步就是認識自己跟做選擇。甚至連財務自由第一部也都是認識自己,在推薦序中有提到「沒有對的生涯規劃,就沒有對的理財規劃」(p.6),所以即使想要財務自由也必須先做生涯規劃。

而今天分享的書就是就是做職涯規劃時可以看的第一本書,他從建立目標、自我覺察、分析歸納,一步一步的帶著讀者一起去探索。

我整理出書中的職涯規劃三階段:

1 – 打破心牆
2 – 認識並釐清事實
3 – 設定及規劃

在每個階段都會有各自需要面對的狀況和問題,下面跟你分享我在各階段自己的做的調整和感動

職涯規劃三階段

1 – 打破心牆

在開始職涯規劃的第 0 步就是打破會綑綁我們的自我批判,像是「太困難了」、「反正我會失敗」或「我的個性就是這樣」等,這些批判的聲音就像是從墳墓伸出的殭屍手,看起來很可怕又趕不走,但當我們真的想離開就可以用力扯斷他們(好血腥的描述)。在這個階段最困難的就是「拒絕」這些殭屍手,因為他們有時是來自家人或朋友的聲音,所以會很容易就接收下來。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簡單三步驟,讓我們跳脫自我批判的輪迴,分別是察覺、中斷評價、改寫,其中對我有立即性幫助的就是「中斷評價」和「改寫」。

看到一個人或一件事,如果我們心中馬上會開始打分數,其實這個習慣也會套用到自己身上。而我就真的是一個很會幫自己打分數的人,只要低於分數 80 分就會開始自責,也會出現「怎麼連這點事都做不好」的聲音。

這是我從小就很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已經死死地長在我心裡。我雖然發現它並在提醒自己要中斷,但老實說心裡還是認同這個聲音,這時就是需要改寫來轉化它。

在轉化是三個步驟中最難的,作者提到這步驟會需要他人的協助,但我認為透過其他外力也可以,像我自己就是透過另一本書來幫助我轉化,不過這就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最後我透過《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把原本的聲音改寫,在書中說的一句話讓我腦袋的燈泡瞬間點亮:

「能夠修正的事,就不用擔心。」

當我們把心態準備好,下一個階段就要來面對現實了

2 – 認識並釐清事實

在這邊書中提供很多不同種類的方法,但有兩個是在看書的過程就實際幫助到我,一個是 EPSD 職涯發展階段理論 以及 職能冰山模型。他們分別幫助我看見職涯的策略規劃,以及釐清出自己真正的能力。

EPSD 職涯發展階段理論把職涯分成四個階段:

  1.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探索定向
  2.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專業成長
  3. Stage Performance 舞台展現
  4. Diversified Choices 多元選擇

因為自己就處在P的階段,所以在閱讀E跟P時最有更多經歷來反思。

在E的階段最容易就是誤把興趣當作唯一指標。書中有提到「興趣能不能當飯吃」是個常見的問題,但真正可以當職涯方向的必須包含「主動精進」的心態。

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問題:「這個興趣是生活的調劑,還是會想要努力投入變強、認真以對的熱情?」。這個我拿來回顧自己的過去,發現如果我當初可以早點知道這個問題,應該可以少更多時間來探索(嘆一口氣)。

現在的我正在 P 的階段,努力獲得需要的經歷、知識、心態,也因為方向明確而可以堅持更久。不過處在這個階段容易無意識的努力,就會瞎忙很久還在原地踏步,這時就要透過職能冰山模型幫自己釐清擁有或缺少的能力。

冰山模型有五大層面:技能、知識、動機、特質、自我概念。

我透過冰山模型的架構整理出行銷跟市調的冰山內容,先把自己先知道的技能跟知識填入,再去網路或找產業前輩詢問做比對。這樣做不但讓我更清楚需要哪些技能,也可以整理出自己的進步學習,讓自己更有意識地學習,而不是透過感覺沒有架構的隨意學習。

其實書中還有其他的方法,但光是這兩個就幫助我釐清自己的現況跟需求,推薦在看這段的時候可以慢一點,每個方法都去嘗試跟思考怎麼應用,會讓這本書的幫助加成。

3 – 目標設定及執行

如果沒有實行,上面兩部都是空想。書中有很多求職、轉職、提升自我價值的方法,我整理出適合在 EPSD 的P階段時可實行的 4 個目標:

1 – 職場設定:
定位自己適合的產業和公司類型,甚至比較細節的連溝通風格、團隊氛圍、全力距離、工作模式、領導風格,這些如果能事先考慮也會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工作環境。
2 – 階段目標設定:
在這個職位或工作中期待達成的目標,不論是累積經歷、專案數量、人脈、知識,當目標有設定出來更可以在過程中全心投入。
3 – 找導師 or 產業前輩諮詢:
在累積的階段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細節,要不要考證照?哪個單位的教學比較有公信力?等等的問題,而不同產業都會有不同的狀況,如果可以事先知道內部的規則和觀點,做出來的行動計畫就會更有效。
4 – 自我進修:
進修來補足需求的硬技能和軟技能,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價值甚至認識其他擁有相同價值觀跟目標的朋友。

書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一個階段的成長和開始,都是上一個階段的累積」

雖然在我寫這段時上面 4 個目標都只在構想階段,但我已經因上一階段的累積而提前完成,包括自我進修而認識業界優秀的前輩,或是因為時常對自己靈魂拷問而很快的想好職場設定,這些小小的結果都讓以前迷茫的時刻值得了。

後記:有意識地去探索

如果你是剛起步朝自由前進的人,不論是財務自由、時間自由、空間自由,我推薦你可以拿這本書幫自己建立為自己負責的心態,了解每個人都不同、了解職涯的抉擇在自己手中、承擔選擇的代價,並透過裡面的方法幫自己先做出初步的認識跟抉擇。

我從 12 歲就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但很可惜沒抓到要領,直到這4年才有突破性的提升,而後 4 年跟前 10 年的差別就在有沒有意識地去做探索。日常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都是找回自己的關鍵,但沒有紀錄或反思就很容易遺忘,包括他人的稱讚、做某件事的興奮感、對事情心態上的差異等。

在寫完這篇文章我很想回到 12 歲那年,鼓勵那個為找不到興趣擔憂的自己。我想提醒她把所有人的稱讚都寫下來,因為每個稱讚都可能是自己所忽略的特質,而其中的特質可能就剛好是打開下一階段的鑰匙。此外,也想鼓勵她不用因為現階段做不到而自責,因為這個不舒服的過程都是必備的,也因為這些過程才可以讓現在的我有更多的觀點。

在最後,建議你也可以去看一看這本書,因為每個人在書裡得到的幫助都不同,可能還有更適合你自己的工具跟思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