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問問題?4個創造好問題的技巧

「大家是不是都不喜歡被問問題?」這是我在 Dcard 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在裡面有提到作者很常問問題,但最後被貼上「適合讀十萬個為什麼」跟「你真的有數不清的為什麼欸!」的標籤。雖然不知道她問了什麼,但我自己也曾經有類似的經驗。

小時後我也是很常問問題像是「為什麼不能說靠」、「為什麼要罵政治人物」,現在回過頭來看也真的是很難解釋,問到最後還被爸爸禁止說出為什麼這三個字。撇除這些還算可愛的好奇寶寶發問,我也曾因問問題時沒想太多而被老師和同學罵,但我透過一些觀察跟調整讓自己的問題變得讓人想回答。

今天就想跟你分享,我曾經的觀察跟調整方向。

為什麽別人會不耐煩?

我個人是秉持世上沒有爛問題,但一定有會讓人無奈(生氣)的問題,尤其在工作的時候很常出現。

我自己印象深刻的經驗是在有次專案超忙的時候,有個男同事打電話來問「為什麼我的系統壞了?」,這個問題搭配著不耐煩跟鄙視的語氣,結果檢查後才發現是對方打錯自己的帳號密碼。當下只能表面平靜,但內心默默翻白眼。但有趣的是打錯帳號密碼並不只發生一次,可是只有這個同仁的發問讓我不開心。

透過這個經驗,我整理出 5 個會容易導致他人不耐煩的原因:

1 – 錯的時機問問題

不得不說時機點真的很重要,好的時機點可以讓你上天堂,選錯就算問題再優秀也會喜獲不耐煩的語氣。

這裡的時間點不只是忙不忙的問題,更包含對方的狀態,

可以試著想想如果你超級忙,結果有人來問你問題,一次、兩次、三次…N次。如果脾氣好可能就請你晚點來,如果遇到脾氣差的就很容意被罵,也許在發問時可以看一下對方的狀態是否合適。

2 – 問題是否清楚

一個內容不清楚的問題是沒辦法被回答的,因為很多問題的答案會依據情況而定。舉例來說:我工作要選大公司但比較遠,還是小公司但比較近?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可能有人在意通勤時間大於薪水,也有人覺得職稱或工作好就算再遠也願意跑。說不定我心中在意的點跟你玩全相反,那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大部分人都沒辦法真正回答你需要的答案。

3 – 問題是否有被思考過

其實很多問題只要思考或是 Google 就有可能找到答案,但當它既沒被思考過也沒被搜尋過,就會成為常見的伸手牌。伸手牌容易被當作沒有主見、無法解決問題的人,尤其當問題 Google 就可以解決的時候。

4 – 發問的態度

態度要好這個應該大家都知道,但除了口氣差外還有些細微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回答者的意願,包含:

  • 我發問你就該回答我
  • 心中早有答案,又不接受不同答案
  • 充滿批判的心態
  • 用問題包裝的意見

如何問出更好的問題

雖然沒有爛問題,但在提問時可以做到下面這幾點,相信你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更多:

1 – 整理自己的心情

這是我自己每次在提問前的第一件事,因為當自己過度焦慮、太慌張時很容易讓沒把問題講清楚。甚至有時候只要冷靜下來,其實答案自己就找得到。我分享兩個幫助我自己冷靜下來的小秘訣——深呼吸跟書寫。

在深呼吸時嘗試讓自己的呼吸變慢,呼吸慢在科好上有很多好處,其中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降低壓力感跟焦慮。慢慢呼吸會讓身體跟大腦慢下來,這時就可以相對冷靜的去整理問題。

而書寫是我最近很有感的招式,以前即使知道書寫可以幫助自己,但卻不知道要怎麼寫又覺得很浪費時間,直到今年我才真正的嘗試用日記跟自由書寫釐清想法。雖然一開始只能寫出列點式的清單,但到後面越熟悉就能寫越多,最後還在寫的過程發現解決辦法。

2 – 先對自己問問題

在我們遇到狀況時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表層問題」,但真正可以幫你從根本上處理的我稱它為「核心問題」,而核心問題很少會一開始就出現,更多是透過表層問題的篩選後發現,這個時候就可以用 5 Whys幫自己篩出核心問題。

[ 延伸閱讀:你能找到問題背後的問題嗎?用 「5 Whys」解決人生難題 ]

就以朋友的問題為例:我工作要選大公司但比較遠,還是小公司但比較近?

這時有很多關鍵字可以延伸,像是:公司大小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通勤時間對你的重要性有多大呢? 這兩家公司的職位跟工作項目是一樣的嗎?

這些其實也都可以是考慮工作的要素,但真正的問題並非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一份工作,反而是要先問自己所有條件在心中的優先序。

3 – 清楚問題的內容

一個清楚又有邏輯的提問方式,不但可以讓回答的人更快理解,更可以減少很多確認的時間。這件事我覺得尤其在你付費去做諮詢時特別重要,不然花了錢結果都把時間用在問個人資訊。

在這裡可用 5W1H 先整理出問題的所有細節,包括人、事、時、地、物讓整個問題的細節交代出來。下面分享自己在行銷職涯 1:1 諮詢前整理的 5W1H:

Who(我是誰):我現在是一個自由接案者
When(時間):在傳產做兩年的mis,因為對行銷有興趣,同時利用下班時間去幫別人企劃活動跟經營粉專。
Where(地點):因為健康的問題離職之後都在家接案為主,主要接剪輯影片或音檔、訪談的案子,有時也會接到一些設計案。
What(我的問題):我現在把身體調養好,還是想走在行銷這條路上,但過往的經歷太散而不知道這樣有什麼樣的行銷工作是建議我去嘗試?
Why(我的目的):找到適合自身經歷的行銷切入點
How(我曾經怎麼解決問題):去上課進修、整理經歷

在這個諮詢中,我最糾結的問題老師只花 10 分鐘就給我答案,而且這個答案不但讓我更有自信也讓我更清楚後面的方向。雖然這包含老師本身的專業度,但讓背景資訊更清楚也可以加速問題的解決。

4 – 記得說謝謝

會列出這點除了禮貌的層面外,更多是要提醒自己沒有人有義務回答你的問題,內心要記得感謝他人回答問題。抱持感謝的心不但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甚至創造出吸引貴人來幫助自己的體質。

總結

在整理這些資料時,我也回憶起很多以前的自己。

我希望自己的問題可以被解決,但時常忘記一個問題能不能被回答取決於發問的人。那時可能被焦慮給淹沒而整理不出前因後果,或是沒發現這個問題更多是取決於自己的看法。這些都讓我的問題變得更難解決,也讓回答的人很辛苦。

最後我們在回顧一下 4 個創造好問題的方法:

  • 整理自己的心情
  • 先問問自己
  • 清楚問題的內容
  • 記得說謝謝

現在我透過這些方法讓自己獲得真正有幫助的答案,也漸漸地發現不用再問很多的問題就可以解決答案,因為自己有更多的能力解決問題。

如果上面的方法也有幫助到你,歡迎透過下面留言告訴我,或是寄 email 分享給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