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腳步對我來說是個很重要,但卻很難的事情。
在胃食道逆流、掉髮、腦袋充血的各種摧殘下,我開始練習放慢腳步,我嘗試培養不同的興趣,包括運動、插花、畫畫、冥想、書寫、睡覺、下廚等。即使這些活動本身都可以用來放鬆,但被焦慮追趕太久的我還是沒辦法停下來,甚至感覺壓力更大。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都把工作放掉一些了,我還是很焦慮、沒辦法放慢腳步呢?」。在自己對話時發現,原來想要放慢腳步不只行為上的改變,更需要心理上的轉念。
跟焦慮共處的 3 個步驟
在這過程我發現比起怎麼放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為什麼沒辦法放鬆。
我透過看書和聽 Podcast 的方式找到下面三件事,也是沒做到這三件事才即使舒壓完壓力值馬上飆升。
1- 接受現況
接受自己現在的位置是放鬆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難開始的一件事。
一開始要放鬆時我內心有個聲音:「怎麼會把自己身體搞成這樣?」或「有時間做這些不如趕快再去做點工作」
好像要停下來就是做錯事,尤其看著身邊的人可以挑戰不同的工作,或是已經做到很多事情,心裡其實很不甘心自己在衝的年紀只能暫時休息。
但在聽到不同的人生故事,像是教學教練王永福、敏迪說書的敏迪、大人學的Bryan等,他們的故事都很好的體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甚至敏迪根大人學的訪談主題「不要用別人現在的成就,來要求剛起步的自己」。
這兩句話給我很大的鼓勵,甚至被我貼在桌上提醒自己。那接受自己現況之後,下一個又讓我卡關的就是分不出來「真」放鬆還是「假」放鬆。
2 – 分辨真放鬆 or 假放鬆
真放鬆是會讓自己心情恢復穩定,但假放鬆只是幫自己忽略現況和未來的壓力。
為了幫自己放鬆我嘗試插花、畫畫、冥想等活動,但這些對當時的我反而是增加壓力和焦慮感,因為在做這些事的當下我沒辦法安心,更多是帶著我要趕快放鬆才可以做更多事。
我覺得最明顯的情況就是畫畫,我透過畫畫來逃避極大的焦慮感,以為自己是在放鬆卻還是滿腦子想著工作的事。在這個過程雖然感覺怪怪的,但我也沒正式自己的感受,反而因為被人稱讚甚至購買畫作而更「努力」地放鬆。
在我以為用畫畫幫助自己降低壓力時,隔了一年沒復發的胃食道逆流又回來了,甚至伴隨著經常性腦充血而導致腦壓過高,更容易頭痛跟中暑。到了這個時候我才承認,我其實並不是靠著畫畫來舒壓跟培養興趣,更多是逃避和掩蓋自己的不安。
經過這件事後我更多傾聽心聲,也更仔細確認自己到底是在逃避,還是真的放下壓力去享受。接受現況並找出真放鬆的情況後,我真的享受到瑜珈、畫畫還有羊毛氈帶來的快樂,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為什麼自己有這麼多壓力呢?
3 – 跟自己對話
它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步,但也是容易被遺忘的步驟。
在放鬆的過程我嘗試各種活動,但這麼做只是找件事來忽略壓力,並沒有根本上地解決。雖然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在放鬆,但這樣能不能放鬆就是用運氣決定,狀態好就放鬆、不好就繼續內耗,可是這並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透過 5個為什麼 的提問方式,我發現壓力來自我訂下的成功期限。
因為小時候家裡狀況不好,甚至有段時間是吃胡椒炒洋蔥配白飯來當晚餐(好險學校有營養午餐),也知道爸媽辛苦,所以我內心極度渴望成功還有讓爸媽過更好的生活。
結果這個想法卻成為生活的加速器,最後讓生活停不下來並且一直高速運轉。這樣反而造成我身心變差,沒有能力繼續前進,更讓自己陷入深深地自責中。
當我真的知道自己焦慮什麼、為什麼焦慮後,可以幫助我的方法就出現了。
現在我透過書寫來整理思緒並與自己對話,也讓我接受自己的焦慮,也願意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達到目標。現在我可以控制自己放鬆時真的好好放鬆,這都是「跟自己對話」產生的幫助。
找回自己的位置,找回面對壓力的能力
放鬆原來也是需要練習的一件事,尤其是在追求成長跟進步的過程。如果沒把放鬆也規劃進去很有可能過度內耗,最後失去健康也失去追求前進的能力。
我從狂奔的方式前進,到現在用快走或散步的方式成長。雖然偶爾還是會有點焦慮,但這樣的過程中我也收到很多人的回饋:
1 – 即使失敗率達 90%,在目標明確時我也願意嘗試
2 – 步調比以前慢很多,而且更肯定自己
3 – 在面對高壓的工作排程時,比以前更穩定的感覺
4 – 有著對世故的認識和洗禮後,從沈穩散發出來的細膩
(是文學家吧?好細膩的說明方式)
把這些回饋打出來也提醒自己在這 1 年半前進多少,等哪天又覺得自信心低下時可以拿來看看。
雖然說這過是我個人的經歷,但如果你跟我有類似的焦慮,或是對停下腳步感到不安,這上面的三個心法你也可以試試。
這過程會不舒服也需要回顧很多過往,但卻不只可以幫你找到放鬆的方法。在工作上、學習上、選擇上,也會因為有放鬆的能力而更有持續性,也有更多的空間去做反思跟優化。
如果任何想法都可以點擊左下對話圖示,可以透過 IG 或是 eamil 分享妳調適自己的方法。期待收到你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