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品牌時我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關就是品牌定位,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會需要清楚自己建立品牌的目的、未來目標、優劣以及差異,如果不清楚品牌的打造流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品牌的建構流程]::,但這些項目並不是簡單就可以得到答案的,要能夠找到答案必須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而這個也是現在時代裡大家都有的難題。
在接下來內容中我會分享一些做諮詢時會問的問題讓大家思考,而這些也是可以套用在日常身活中反覆地詢問自己,讓自己更加認識自己並且點亮自己路上的光。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針對品牌跟自己的關聯、找到品牌使命的 4 個好處、2個找到自己的技巧來說明,如果你已經清楚找到自我跟品牌的關聯和好處就可以從技巧部分開始讀,但如果你更了解這兩個有什麼關聯可以從第一段開始看。
自我探索和做好品牌有什麼關聯?
在開始前我們要先講一下黃金圈這個概念,這是由 Simon Sinek 提出的思考模式,而在黃金圈中會包含Why、How、What三個層面:
- Why 是指我們的目的、使命、信念等等驅使我們行動的根本原因
- How 是指我們要怎麼做到,或是通過什麼事情來做到
- What 是我們做了什麼來達到我們的Why
黃金圈主張從 Why 開始去做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會有一個從內心出來的目的、使命或是信念,他會驅動我們去工作、創新、經營等等,也會讓我們避免去做會違背這個信念的事。如果沒有感覺也可以把 Why 想像成自己或品牌的價值觀,就以尊重他人這個點為例,我們都會知道要尊重他人,但每個人的程度卻大不相同,有人只要你思想上不回他的訊息就覺得你不尊重他,但有人只要一年內有一次聯繫就會覺得我們還是朋友。而我們也會因為各自的價值觀去決定行動,或是決定不做哪些事,所以覺得要盡快回覆的就會秒回,覺得還好的就超晚回訊息。
但這跟自我探索有什麼關係呢? 在《先問,為什麼?》這本書中其實也沒說要做自我探索,但其實在找 Why 的過程我自己覺得就是在做這件事。畢竟我們在黃金圈要找的就是「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為什麼我想在這個領域中堅持下去」、「為什麼這個世界需要我這個品牌」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本答不出來。
我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提到 Why 這件事時最常見的答案就是「財富」、「名聲」、「勢力(?)」,每次都會讓我想起航海王的片頭旁白,但當我們深入的問之後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是想照顧別人的健康、有人是想透過運動打造更健康跟快樂的生活、有人是想讓他人的專業發光,這些 Why 做到極致的結果就是擁有「財富」和「名聲」。
會有這個把結果當成 Why的世界,正是因為我們缺乏對自己的認知。
(更詳細黃金圈的影片在這裡)
找到品牌使命的 4 個好處
當我們釐清自己對於這個品牌的根基就要寫下品牌使命(Mission Statement),這可以在打造企業品牌或是個人品牌上獲得很多的好處,我列出其中最明顯的 5 個好處,也是我客戶在經營過程中慢慢感受到的好處:
- 創造特殊性
品牌使命是指為什麼要創立品牌的原因,這個原因是我們的目的、意義、信念,也是品牌之所以能獨特的原因。即使是創立同類型的公司,創辦人的經歷也不可能一樣,這產生出來的品牌使命也會不同,同樣是流行服飾 Wstyle 和 Uniqlo,一個是為了「讓女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另一個則是「讓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享受穿著優質服裝的快樂、幸福與滿足」。
光是這兩句話的就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把品牌當作女人比喻的話 Wstyle 就是那種在生活、工作、愛情都得意的全方面強人,而且是表面看似輕鬆優雅但背後很努力幫助自己成長的都會女性 ; Uniqlo 則是喜歡穿著棉質 T 恤和棉褲,在家拿著熱茶慵懶地享受陽光或看書的女性。這些想像就是讓同樣類型的品牌變得不同的關鍵。
- 吸引到人才
現在最常聽到人才難找,還出現躺平族讓老闆們崩潰,怎麼請個好員工問題越來越多,甚至公司福利已經比一般公司還好為什麼還是找不到好人才?這關於這個部分我認為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現在員工已經不只是為錢工作,員工並不一定像老闆是擁有清楚目標而能持續努力,而現代人要的也並不只有金錢跟名聲,他們也會考慮生活品質跟還有工作意義。
品牌使命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幫助公司吸引擁有相同目標的員工進入企業,讓潛在的人才看見你的目標並願意貢獻自己的能力幫助這件事達成。
- 校準行為
品牌使命是我們存在的原因,但在經營品牌時我們很常面臨到經營層面跟品牌層面的兩難,如果想讓品牌的信念跟精神真的可以扎根在所有人心裡,我們的行為也必須符合我們的初衷,就像嘴巴說著要減肥但又給自己一堆理由的人一樣,聽久了身邊的朋友只會覺得你只是講講而已,而缺乏信任的品牌只會被當成一個愛說謊的公司。為了避免這個狀況產生,當出現兩難時品牌使命就是幫助我們校準的標準,讓我們可以做出更符合品牌該做或不該做的事。 - 吸引目標客戶
最後也是最多人知道的好處,因為在做品牌大部分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同時擁有穩定的客群,所以擁有精準的消費者族群是一件重要的項目,但這些精準的消費者願意「持續」在你這買東西不一定是因為東西好,而是你剛好符合他的價值觀。
以我朋友當例子,她是個重視環保的女生,平時都會自己帶餐盒和餐具。她在買洗碗精時會帶著瓶子特地跑去無包裝商店裝,但明明這樣超麻煩為什麼他還是願意去呢?因為比起方便她更重視永續性。雖然消費者並不會來網站看什麼品牌使命,但當我們確立方向後,它就可以讓品牌更佳鮮明地從外觀、思考、行為等等的方式中顯現,並且被相同理念的消費者看見。
幫自己找到品牌核心的 2 個技巧
#1 找有成就事件的共通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都會詢問下面的問題:
- 你在工作中,什麼事讓你最有成就感?
- 當你想放棄這份工作時,什麼原因會讓你願意再為這個品牌/工作努力一下?
- 客戶給你最好的回饋是什麼?
這些問題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到這個品牌能夠存在的最大主因,也是最能打動人的要素,但在回答這些問題時要把人事時地物都講出,此外還有一個是對於自己要很誠實,這個也是最難的一點。
以我自己為例,下面是我成就感的答案
1. 你在工作中,什麼事讓你最有成就感?
在 2022 年的 11月,我幫一個客戶成功的製作出他自己的第一堂課,他在課堂上獲得許多好評,甚至在之後獲得更多被看見的機會,也有其他學生跟單位詢問他能不能來開課。雖然結果很好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很擔心,因為要釐清做定位的範圍跟架構很大讓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好,但事後客戶自己也說幫助他很大也因此有更多人詢問,而來的客人也都很信任他。
這種幫助人成長以及被看見的感覺是最讓我有成就感的。
第一次在寫這題之前我腦袋想過很多雜七雜八的狀況,包括我現在只是個小職員能有什麼成就?我覺得這個成就感太小,是不是不能算?我的故事好平淡,這樣真的可以幫助我嗎?
現在回來看當時自己的擔憂,只覺得自己真的是很可愛,也知道那時的自信心也還不足,不過好險我是個不會怎樣就照著做的人,也透過這些題目找到自己工作的動力甚至熱情。這些熱情也成為我跟客戶溝通時的特質,我的客戶都會跟說我就像是他們的戰友,在旁邊幫助他們外也給他心裡的力量,只要知道有我在就會很安心,而這也成為我在服務時的特色跟核心。
#2 連續問五個為什麼(5 Whys )
我在這篇文章有解說 5 Whys 的操作方法,所以在這我就簡單說什麼時機要應用這個技巧。
通常五個為什麼會用在自己回答太攏統時使用,拿上面的「什麼事讓你最有成就感?」問題來當例子,很多人都會回我「賺到錢」、「變厲害」、「客戶滿意」等等相對攏統的說法。這些答案沒有錯,但這些答案是結果不是原因,要找出能讓你感受到滿足的原因就需要更深層的挖掘,像是「為什麼賺到錢讓你很有成就感?」或是「客戶為什麼滿意?」等等挖掘更深的問題。下面用我跟一個朋友用 5Whys 幫他找出他公司的使命:
我想比起賺到大錢,其實更可以讓他想把這個品牌發展好的原因是想讓運動成為大家的忙碌生活的出口,也讓大家更加健康跟快樂的陪伴家人,而我朋友自己在講到這個答案時眼睛甚至閃閃發光,我想當他在講這個時會更容易讓客戶理解他的理念,而這也讓品牌定位有更深刻的品牌使命及願景,也是讓品牌更有人性化跟可以傳遞更遠的特質。
小結
雖然這些方法跟好處都處於心態層面,但它確實是一個感受的得到的結果,也是讓品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讓員工更有歸屬感、讓更適合的客人找上門最穩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