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建立品牌是沒有終點的,只能用階段性的區分。這個過程其實就像是跟你另一半相處,在交往時都會有不同的相處階段,從剛交往到結婚後都有各種相處模式。我們不會讓結婚就當作關係的終點而擺爛,尤其是想把婚姻關係經營好的人,但假如真的婚後變得完全不同通可能會導致沒有交流、衝突甚至離婚。套用在品牌上也是一樣,你在可能在前期要做事情是先把面對客人的服務人員訓練好,等到後期再開始把設計跟網站等等的東西補上,但如果你好不容易經營出品牌跟影響力,結果你的客服跟銷售開始鬆懈而隨意對待客人,這樣客人就會覺得被背叛而開始拒絕購買你的產品,最終跟你的品牌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在建立品牌的過程中,最先要有的就是「長期經營」的觀念,不能因爲還沒結果或是成果不錯就亂來,這很可能演變成公關問題。
聽到這很多人就會說「但我資金資源還沒有這麼多,這樣是不是就不能建立品牌?」我的答案是「NO」,因為做品牌最重要就是要全公司都先認清自己品牌的定位,因為做品牌本來就是階段性地去操作,並不是做整體視覺設計一次就 20 萬起跳後就結束。
這也是我想把打造品牌的各個階段寫出來的原因,當你能了解品牌的建造過程就可以知道其實這是可以拆解進行的項目,而不是一大筆錢投下去還搞不清楚狀況。只要能懂邏輯跟過程,我相信每個企業都能有打造獨特品牌的機會。
所以今天你要做品牌時,你最先想到什麼呢?可能會想到 Logo、CIS、行銷策略、社群、廣告,隨便想就會有各式各樣燒腦又燒錢的東西。但其實它可以拆解成 4 大階段,而每個階段都可以依據個人的資源來規劃開始時間。首先來看看到底是哪些部分,也順便看看你是在哪個階段呢?
品牌規劃第一階段:發覺自己的價值
定位規劃是每一個品牌最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階段的結果會影響你接下來所有的內容包含 Logo 設計、字體、顏色規劃、網站、行銷策略、廣告、社群經營、代言、合作對象甚至是商業模式。
而在這個階段我們會分兩個步驟:
- 研究品牌現況
- 規劃品牌定位
第一步的研究品牌現況是為了瞭解現況,因為當今天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品牌,你也不知道要怎麼說服你的消費者來認識你的意義。畢竟現在市面上選項這麼多,很多時候真的不缺我們這個品牌,那我們這個品牌到底是為了滿足市面上缺少的哪一塊呢?所以我們會需要找出下面幾個項目:
- 品牌使命(Mission)
- 品牌願景(Vision)
- 品牌價值(Value)
- 品牌的優勢、劣勢、差異化
如果不知道可以透過 [品牌專有名詞介紹] 的文章來了解其中差異,不過在這幾個過程中這階段是我覺得最難的一個,因為要挖超多想法、原因、根源以及做很多的分析,只要你對自己的品牌有一點不清楚就很容易會卡住。這時候就會需要很多的工具跟旁人的協助,而且是跟你不熟的人最好,因為對方真的就可以更客觀的看出你沒注意到的點。
對於要轉型的品牌來說,這個時候則是找出目前的使命、願景、價值、自身的優劣以及跟競爭者目前的差異,為的也是找出自己可以在眾多競爭的市場上有不同的突破口,當不知道突破口就開心轉型有可能繞了一大圈回到原點都還不知道。
如果想幫自己做個現況分析,建議看::[從自己看到品牌價值,用自我探索找到品牌影響力的根源]:: 這篇文章先了解一下,或是有其他的問題也可以直接 email 給我。
那好不容易瞭解現況之後呢?當然就是要來規劃後面的執行方向,在這個階段的規劃我們會要訂定更明確的目標,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定位就在這裡,而這之中包含:
- 目標客群
- 品牌個性
- 品牌情感
- 短、中、長期目標
到這邊雖然理解很多要找的項目,但實際上會怎樣操作勒?我們以運動電商打造品牌為例:
A電商希望成立自己的品牌,因為想避免一直打價格戰並提高顧客的持續回購率。那A電商目前的通路就是蝦皮、PChome、網站等網路通路,且擁有 Logo 和 網站形象,這個是台灣很常見做品牌轉型的初始狀況,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會從這個階段開始進行,因為即使以前沒有但為了讓品牌跟穩固的往上成長必須要有地基,所以會先從找出價值開始。
首先會先研究公司目前的客群狀況,包含基本的年齡、職業、性別等人口分析資料,但最重要的並非這些資料而是去搜集他們的消費型態跟消費原因。他們平常還會買什麼?從哪買?為什麼買?買是因為跟流行還是會認真評估呢?這些才是影響一個消費者跟店家買東西的真正因素。
當這些資料搜集好後,我們就會開始回過頭來檢視自己在經營的過程中最喜歡服務哪些客戶,因為他們就會是我們未來想持續吸引的對象並設定為TA(目標客群)。確定好目標客群後就會開始思考這些TA會喜歡什麼類型的運動用品?是因為覺得帥而喜歡還是因為安全而喜歡?他們會需要什麼樣的感情寄託而這又跟我們經營的初衷有沒有關聯性?
這些問題我並沒有設定答案,因為我希望看到這的朋友也可以把這些問題轉化後試用在自己的品牌上,而自己產出的這個過程才會讓這個答案更加的容易執行,即時我在幫客戶諮詢時也是一樣會問這些靈魂拷問的問題。
品牌規劃第二階段:把信念轉化為策略跟SOP
在上個階段我們找到了品牌的目標、信念跟個性,現在很瞭解品牌跟TA的各個面向就需要規劃策略,品牌的策略其實包括的面相非常多,在圖片中的項目只是我粗略地打一下,如果還是不確定可以準備好自己的資料我能提供 1小時的免費諮詢。
但其實我也建議你自己先想想,因為這樣可以練習去習慣用品牌經營的角度決定事情,因此這邊最重要的策略並非什麼公式或哈佛商學院發現的品牌經營SOP,而是深入瞭解自己公司能幫品牌建立識別度以及好感度的所有方法。
所有方法聽起來又大又廣泛,但其實是可以一一拆解去設定的。我們以剛剛的運動電商來說好了,電商的會跟客戶接觸到的部分有網路通路、客服、網頁、廣告…的項目,那我們就可以從這些面向的流程去思考在這些過程中消費者的個性會喜歡什麼感受。
假設消費者喜歡的是有詳細回覆和選品教學的方式,那是否在網路通路的圖片、網頁流程以及影片都可以針對「有知識性」的方向去做規劃呢?而為了可以讓員工具備回答這些知識的能力,就可以在員工新訓或日常考核上做些調整?
而在活動跟行銷上的規劃是否就可以從同樣的角度去延伸?這些方法再從我們的短、中、長期目標去做規劃,這些規劃就是我們所謂的品牌策略。
小結
雖然在台灣行銷跟品牌彷彿都只是針對消費者溝通的管道,但其實 Marketing 我認為最好的意思是「市場學」,也就是說能幫助我們擴大或穩固市場的過程都是包含在行銷的層面。
建立品牌的過程不簡單也不快速,而且必須一直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
馬蒂.諾伊邁爾(Marty Neumeier)曾替 Adobe、Apple、Microsoft 等工作,他說過:
「你的品牌並非你說了算,
而是你的消費者。」
‘Your brand isn’t what you said it is, it is what they say it is.’
而要讓消費者說出來,我們要做的努力就不只是跟公司跟外界的溝通而已,內部的認知、信念、目標一致才不會只剩創辦者自己在努力,當品牌全部的人員都可以為了同樣的目標努力時品牌的個性就會倍數的被傳遞出去,想到這即使難不也很令人期待嗎?